2022-08-10 20:59:59
来源:湘潭日报 | 编辑:周诗皓 |
浏览量:19699
面庞黝黑,目光坚毅,说话干脆利落,尽管退伍多年,深入骨髓的军人气质在刘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从部队退伍已经12个年头了,刘浪仍是雨湖区环卫服务中心管道疏通队最年轻的“老人”;过了而立之年的他,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,却仍干着最基层最辛苦的工作。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“人生有很多选择,我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!”这就是刘浪的回答。
如果人生可以重来,还会选择在21岁时放弃卫校工作,去部队服役吗?
2007年11月24日,刘浪清楚地记得这一天。刚刚从湘潭市卫校毕业,留校当检验员的刘浪接到村里民兵营营长的来电:“你顺利参军了,明天跟我去换衣服。” 虽然确实报了名,但一个多月没消息,刘浪还以为自己没被选上,差点就忘了这事。从怀疑到惊喜最后是激动不已,这个自幼抱着从军梦、酷爱看《士兵突击》的年轻人没想到有一天梦想成真了! 留给刘浪回味与准备的时间并不多。第二天,他在饯别宴上与亲朋好友碰杯祝贺。第三天,刘浪就穿上军装、扛着行李登上火车,一路向目的地进发。 直到出发前刘浪才知道,他被分配到雪域高原,服役于武警西藏总队日喀则支队。年轻所以无畏。刘浪认为,条件越艰苦越能磨炼自己,在祖国西南边陲一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。 日喀则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,地势高耸,环境恶劣。刘浪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,漫天黄沙,只能从一角看到几个人影。那是在新兵集训时,刘浪第一次见识沙尘暴的厉害,面对面都看不见人影,一瞬间尘土就灌满耳道和鼻腔。这对从南方来的刘浪来说,是从没料到的困难,“风沙、干燥、高原反应,鼻子里常常出现血丝。” 西藏的昼夜温差很大,战士们执勤时要忍受极寒和极热的交替,高原反应也让人整夜无法安睡。除了要忍受恶劣的自然气候,大家还要执行各种艰巨又重复的保卫任务。为了和当地人更好交流,刘浪苦学藏语,与当地藏民和公安干警建立了深厚感情。 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团结、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一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。”两年的入藏参军经历,刘浪至今记忆犹新,那些铭刻在内心深处的精神,在他今后的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激励作用。 至今,刘浪还保留着一个老旧的保温杯,那是离开西藏前,中队长的妻子送给每位战士的,“她说,杯子的寓意是,我们一辈子记住,我们的第二故乡是西藏。”
刘浪和同事一起利用吸污车疏通下水管道。(记者 罗韬 摄)
“我有驾驶证,能开工具车,又年轻有力气,不如我报名吧。”这是刘浪的第二次选择。 2010年,刘浪退伍。受父母影响,他选择从事环卫工作。刚开始,刘浪被分配到雨湖区民主路绿化村环卫所从事渣土执法工作。上岗没多久,环卫处清池疏通班急需清掏工,但没有人报名。“谁都知道那是个又脏又累的工作。”刘浪考虑了一下,报了名。就这样,他一干就是12年。 入职伊始,脏和累还是超出了刘浪的预期。第一次执行任务,正是湘潭最炎热的8月,气温接近39℃。吸粪车的储粪灌积淤,刘浪穿上雨衣雨裤,戴上防毒面具,蹑手蹑脚爬了下去。“粪便里纸巾、尿不湿等杂物太多,只能徒手捡。”刘浪说,灌槽的进风口直径不到1米,通风效果极差,加上高温烘烤,每隔两三分钟就得出来呼吸新鲜空气,以免窒息。 1个小时后,清淤工作结束,刘浪满脸流淌着被浓烈氨气熏出的眼泪和汗水。从灌槽爬出来后,刘浪再也忍不住胃中的翻滚,冲到一棵树下呕吐不止。 刘浪深感清理工作的苦与累,他想,有没有一种便捷的办法,代替手工清理呢? 为此,他多次与老师傅沟通交流,虚心向他们请教。在一次讨论中,他萌生了用疏通车高压水枪清洗吸粪车灌槽的想法,一经试验效果很好。如今,两个工人在车外就可以将灌槽清理干净,全程只需十几分钟,大大节省了人力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 在疏通清理化粪池时,刘浪偶尔会遇到附近楼栋居民向他求助,告知曾有钱包或首饰不小心掉入厕所,希望他在清理粪便时帮忙打捞。刘浪都会留下失主电话号码,在清掏粪池时反复翻动粪渣,甚至跳到抽干了的粪池里仔细寻找。十多年来,他共打捞归还失主钱物和金器十多次。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,经常义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下水管道堵塞问题。只要接到求助电话,他都毫无怨言,热心帮助,每年义务处理各种堵塞疏通事件数十起。 已过而立之年的刘浪没有后悔当时的选择:“当检验师和执法队员或许显得更体面一些,但是从事清掏工作,却是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。虽然要面对一些质疑的声音,要牺牲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,但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。” 2020年,刘浪被推选为雨湖区环卫服务中心管道疏通队副队长、管道疏通班班长。随着环卫一体化项目移交进场,环卫服务中心的城市两区保洁业务移交给第三方公司运营,刘浪的工作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。“过去,我们既是‘运动员’又是‘裁判员’,现在我们主要负责考核打分的工作。”他以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职业角色的转换。 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,但刘浪却很少坐在办公室,因为班组还负责3台厨余垃圾车的运转,每天有100余家餐饮店的10余吨厨余垃圾需要定时、定点送到处理中心,越是节假日越不能松懈。 刘浪还经常要支援一些急难险重的疏通任务。“日常的保洁任务公司都能应付,但是遇到一些老旧小区的‘疑难杂症’,他们难免经验不足。”刘浪说,雨湖区有146座公厕,有些公厕的管道十分复杂,但它们的布排全像图纸一样刻记在了他的脑海中。同事都说,哪怕遇上最难疏通的问题,只要刘浪出马,最多半天就能解决。 “清池疏通班太缺年轻人了,我也希望能带带徒弟。”只有谈起对职业的规划,刘浪脸上才有担忧的神情。他说,自己今年36岁了,还是队里最年轻的员工,而队员平均年龄超过了55岁。“环卫是苦是累,但更需要有知识有才干有能力的年轻人接班,职业不分贵贱,体现价值就不后悔!”
责编:周诗皓
来源:湘潭日报